August 22, 2012

  • 尋找價值

     

    有時候,我會想些無謂的問題,想想自己有否迷失。迷失,太可怕,擔當不起。害怕有天要跟隨別人走,欣賞五光十色的霓虹燈,欣賞被視為好看的風景,任由價值凋零、殆殁,迷失在縱橫交錯的十字路口,為的就是滿足世界的想法。曾聽說:小時候,快樂很簡單;長大後,簡單很快樂。所謂簡單,可否坐在原地什麼都不做?又或是,可否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擺脫既定的說法?小時候,老師教導我們要珍惜食物,因為農夫耕田很辛苦,她問我們有沒有人長大後想做一個農夫,那時,大家紛紛舉手,覺得農夫是偉大的職業。偉大的職業,只屬於孩童時代;直到小學完結,老師也一直讚頌農夫是如何的辛勞,我們必需尊敬他們。

    過了很久以後,中三這一年,要選科,每個同學的想法舉棋不定,向高年級的師兄師姐取意見,問題總是離不開出路、職業。有一個同學問了一個問題,至今仍然令我很深刻,她說:「我喜歡文學,但bafs似乎有更多出路,讀文學似乎無路可走……」那位師姐也是修讀文學的,她回答道:「有沒有出路只是你的想法,有人覺得讀商,前途會無可限量,如果你真的喜歡文學,當一個文學老師都可以是很好的出路……」我在想,這個年代,我們是否忘記了自己需要什麼,迷失了自己的想法,惶恐成為被遺棄的少數,於是逐漸跟從社會規則。

    夜深時,往往令人想得更多。

    很久以前,我喜歡執筆寫悲情故事;報章所記下的新聞大多是負面消息:人們怎樣反抗、如何示威、為什麼會被壓迫,然而這都是我筆下的情節。開始有一種要關心社會的想法,沒什麼幫得上忙,只是瞭解一下,寫寫故事而已;總好過不聞社會事,對世界了無關心。後來,也閱讀了一些關於香港的書籍,深入地講解這一代人遇上的難關,以及政府是如何無能為力。

    我愈來愈明白什麼叫不公平,有很多價值都被摧毀。

    人,以為自己真的不需要依靠其他人,可以憑雙手開片天空,認為那些窮困的人活該,是他們不努力所致;政府減少福利,申請綜緩、生果金都要經過一大番審查,恐防有詐。香港是國際大都會,低稅率,有很多促進經濟發達的措施,但教科書沒有告訴你「低稅率」令大財團賺得更多,剝削得更多,才會造成貧者愈貧,富者愈富的局面。什麼才是正確的路?讀好書、搵好工、賺錢……社會是這樣教導我的。從事金融就是最好的出路,所以做農夫、搞文化、文學、藝術是不吃香的工作。農夫,不再是偉大的職業,至少父母不會鼓勵孩子去耕田,沒有人認為這是有出息的工作;搞文化事業也不會賺到很多錢。這世代只容納得下「賺錢」。

    偶爾會想起價值問題,當舊區舊建築被拆毀,便會想事物是否只有市場回報,我們是否忽略它本身的精神價值。香港,喜歡以推土方式推倒一切,起重機不但去除不合符現代化的建築物,也清走了舊的記憶舊的人。他們以為給幾百萬就可安定民心,打發舊區裡的人,重新發展,起摩天大廈,繼續以市場價值為重心,繼續炒樓賺大錢;可是他們忘記了那些街道也有自己的歷史,載滿了幾十年來的情懷,再有幾多鈔票也買不回人與人之間聯繫、感情,不是什麼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,不是所有價值都能用市場回報為準則,至少賺錢不是唯一出路,至少功利的世界不是好看的風景。

Post a Comment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